2024年,仁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履行政府法定职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荣获国家级表扬表彰的集体1个,先进个人2人。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聚焦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抓好学习培训,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抓好宣传宣讲,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深层次解读,用老百姓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宣讲。
2.强化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县各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坚持县政府党组会和常务会定期学法制度,推动全县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法治仁化建设的实效。
3.强化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全面依法治县工作,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法治政府建设及依法行政。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建设履职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2024年全县11个镇(街)37个县(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均已完成上一年度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工作报告。同时,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及领导班子完成上一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496篇,全县年度述法工作做到“应述尽述”。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全县11个镇(街)26个政府组成部门均已完成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及公开工作。
(二)聚焦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依法行政高质量发展
1.坚持放管结合,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1275项县级事项办理标准全市统一,198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88项事项实现“省内通办”。二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共梳理明确了共1526项证明事项,其中,215项直接取消,1081项通过电子证照核验方式办理,314项通过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办理,不再要求群众和企业提交证明。“事项网办率”“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率均达100%,实现政策兑现事项“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三是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2024年县、镇两级实体平台较好的完成了“广东法律服务网实体平台综合服务系统”每日8个小时的值班任务,共录入群众咨询477件,登记工作记录567件。四是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2024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1宗,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68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63件;见证刑事认罪认罚案件228人次;接待来电来访人230人次;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共12场次。
2.坚持适应发展需要,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一是坚持规范性文件按计划制定、合法行审查和“三统一”制度,印发《仁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度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计划目录的通知》,合法性审查县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部门规范性文件1件,印发规范性文件3件。二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流程,对纳入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做到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必定程序,2024年已完成《仁化县水土保持规划(2023-2030年)》等8项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三是构建规范的政府法律顾问机制,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落实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2024年,县政府法律顾问室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107份,向广东宜方律师事务所、广东众同信律师事务所和广东周和律师事务所三家外聘法律顾问发出咨询函33份,收到回复意见62份,积极参与县政府召开的相关事项的协调部署会议,确保政府行政决策合法、规范、有效。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信用监管工作,结合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好诚信红黑榜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仁化县2024年度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的通知》,发布了诚信“红黑榜”名单,上半年发布红榜企业8家。二是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站式”,极大降低了企业开办成本和时间。到目前,通过“一网通办、一窗通取”设立企业419户,为419户企业办理了首套印章免费刻制,全部登记业务均实现100%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强化产权保护的法治保障。今年,我县设立了韶关市(县、区)首家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2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1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县共授权专利14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35件,新增注册商标195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340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宗。
(三)聚焦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切实保障行政执法公平公正
1.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组织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网上考试,把好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目前,我县持有有效行政执法证人数为511人,其中县级行政执法单位持证人数为310人,镇(街)持证人数为201人。组织全县各单位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等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和法律素养。二是指导我县各行政执法单位在执法信息平台上完成2024年度行政执法数据公示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有关平台的管理,及时解答执法部门在平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确保我县各行政执法单位正确使用行政执法平台,加快我县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水平。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不断规范监管行政执法行为。本年度开展案卷评查工作3次,其中涉企乱罚款专项案卷评查1次。
2.优化改进执法方式。一是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覆盖。2024年,制定41个抽查任务,随机抽取291户经营主体进行检查,共发现35户市场主体存在问题,抽查结果均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对外公示,并按规定将8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7户经营主体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紧盯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保持行政执法高压态势,2024年开展“湿粉统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行动”等10多项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排查药品风险隐患,到各镇(街)开展辖区药械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检查指导及培训,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74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1家、医疗机构78家、化妆品经营企业233家。大力推进特种设备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检查各类单位1066家次。三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韶关分节点和韶关市行政执法信息平台推进全县行政检查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数据的汇聚。
(四)聚焦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
1.做好做优人民调解文章。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全面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2024年排查矛盾纠纷130次,预防纠纷77次,调解各类案件1248件,调解成功1246件,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99.84%,涉及金额482.3万余元。司法所与基层法庭已成功进行诉前调解315起,成功调处111宗,调处成功率35.24%,涉案金额4404.48万元,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本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做实做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文章。发挥复议化解矛盾主渠道作用,将调解(和解)制度引入行政复议程序,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复议审查阶段,缓和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提高行政复议效率,避免复议案件上升至行政诉讼案件。2024年,行政复议案件受理40件,已办结32件,调解(和解)结案8件,按期结案率100%,调解和解率为25%。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成为常态,2024年全县行政诉讼案件(含一审、二审、再审)共计51件,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
(五)聚焦强化法治思维,切实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1.抓住“关键少数”学法。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将法治教育作为公务员初任、任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组织我县40多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2024年仁化县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我县国家工作人员8000多人参加2024年度学法考试,参考率97.74%,优秀率98.49%。
2.攻坚法治薄弱环节。加强基层法治的体制机制建设,开展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培训,推动解决基层执法能力不足问题。印发《仁化县2024年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工作方案》《仁化县2024年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工作方案》等文件,继续督促县直相关执法部门主动积极履行执法职责。定期召开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调度会通报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积极开展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使用情况调研,充分听取各镇街关于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的调整意见和建议。
3.创新开展普法。印发《2024年仁化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提高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积极利用“4·15”、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线上线下多方面结合开展活动。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办等3部门联合开展“典亮仁化·营商有法”线上有奖问答活动,吸引2995人参加。利用县电视台的《政法之窗》栏目进行法治宣传。线下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集中培训等形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弱势群体保护、毒品预防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经常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存在的不足
1.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强化。有些领导干部在系统把握学、拓展延伸学、联系实际学上下功夫还不够;有的领导干部对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来总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还有不足;有的单位和部门对“谁执法 谁普法”“谁主管 谁普法”“谁服务 谁普法”认识不到位,营造法治氛围和社会普法力度不够,法治宣传工作力度仍不够。
2.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提升。一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涉及部门多、事项广,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保障企业发展方面,仍存在协同性不足的问题。二是有的部门制定自由裁量权基准不够合理,重处罚轻监管,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国家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报送及时率有待提高,有的部门对“双公示”工作重视不够,未按时间规定上传数据。
3.普法宣传工作有待深化。一是普法创新力度有待加强,法治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常采取摆摊设点、线下宣传等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手段还不够丰富。二是当前的普法宣传活动往往缺乏互动性,传统的“灌输式”宣传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无法吸引群众的参与和兴趣,群众参与度不高,普法宣传效果有待加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1.要压实“关键少数”领导责任上下功夫。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贯彻实施,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体系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和中心组学法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提升运用法治思维于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2.要在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紧扣“百千万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二是紧扣营商环境深化政务公开。抓好基层政务公开领域,加大落实力度,加强事项会商、协同办理和法律支撑,按时妥善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三是做好“双公示”工作,充分认识“双公示”工作的重要意义,持续深入做好“双公示”数据治理整改工作,全面提升县各单位“双公示”数据质量。
3.要在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和指导点,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县直有关部门通过现场教学、跟班办案等各种方式不断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明确具体管理人员,熟悉系统操作流程,及时录入行政执法案件。三是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督察。印发督察工作方案,按时开展督察,对我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全面“体检”。
4.要在“八五”普法上下功夫。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通过抓好深度普法,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突出最关心的问题,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仁化氛围。
5.要在法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上下功夫。要全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人民调解和解机制,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水平,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仁化县人民政府
202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