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仁化县现有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为依托,培育面向共生企业产业群落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形成闭合工业生态示范区为发展宗旨,以有色金属冶金及其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建设以铅、锌、铜、铟、锗、镓等金属冶炼及其下游产品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冶金产业聚集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开发方式由原料输出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
仁化县产业转移工业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引进项目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在园区环境管理上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环评意见,统筹规划,努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现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送我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及专业园区2020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函》粤环函〔2021〕684号文件要求,将园区2021年度环境状况与管理情况评估报告如下:
一、园区概况
广东省仁化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仁化县周田镇新庄村。产业园区规划原用地面积463.91公顷,产业包括铅锌深加工产业、金属回收加工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及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并按上述产业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绿色”环保生产。园区管委会于2010 年委托中山大学编制了《广东省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0年9月25日取得了韶关市环保局的批复(韶环审[2010]339号)。
2015年12月,仁化县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山大学编制完成《广东省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6年1月25日取得了韶关市环保局的批复(韶环审[2016]36号)。
至2021年,园区现有企业24家投产企业,规上企业1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约12.3亿元,2021年1月至12月止纳税约5080万元。
二、园区规划修编环评及审查意见落实情况
2021年,园区严格执行《广东省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污染物防治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认真落实《广东省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韶环审[2016]36号)。
1、严格审核园区入驻企业资质,认真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首先,对入驻企业通过申请-考察-过会流程,并充分征求政府环境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对环境主管部门有异议的项目一票否决。对入园区项目,督查单位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与环境审计等。
其次,园区会从制度、人才、技术上着手,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监督管理机构。一是建立绿色管理机制,根据园区发展,适时开展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及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园区企业的生产、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等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为日常监督检查提供指引;三是建立园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园区领导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指导园区科学健康发展。
再次,认真监督企业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种类、许可污染物的排放量、许可排放去向等。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的排污情况。
最后,园区联合环保部门严抓新建项目的审批、验收制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区域开发的规划要求,降低人群健康、生态系统受影响的风险,明确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产生量,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影响,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治对策措施。通过验收(监测),保证各建设项目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稳定性,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并确定项目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及排放量。
三、环保基础配套设施情况
2015年,建成处理能力3500t/d污水处理系统及统一的污水管道,该系统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园区内各单位均推行清洁生产,选择节水工艺,实现废水资源化。园区内铅蓄电池项目生产废水经各自处理后全部回用,有色金属回收区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各自处理后全部回用,其它项目生产废水经各自预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严者后排入浈江。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实施规范化建设,并安装在线监测,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进园区项目条件,进园区项目均采用能耗低、转化率高的新技术产业项目,加热采用电或燃气为原料。园区内企业均自行处理工业废气,处理率100%,达标率100%。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工业废气执行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原则,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
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园区内区域企业按照减量化原则,采用无废少废生产工艺,加大固废综合利用力度,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活固废和工业固废分别收集、贮运。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根据“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固废交由地方填埋场处置,污泥交由韶关市具备污泥处置能力和资质企业进行处置。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要求园区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根据设备情况,采取降噪措施,确保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要求。
四、污水集中处理及废水达标排放情况
园区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循环用水”的原则来规划、建设园区排水系统。至2021年,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园区内企业污水按照分类管理原则,一部分回用,部分项目生产废水经企业自行预处理后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纳污水体浈江未曾出现因本园区排污导致水体、水质下降情况。浈江从古市到沙洲尾段长50km,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及以上。
根据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对园区规划修编环评报告批复要求,核准园区废水排放总量153.868万m³/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不到超过3924t/d)、COD61.55t/a、氨氮12.31t/a、二氧化硫224.816t/a、氮氧排放量405.081t/a以内。2021年,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未超过韶关市生态环境局核准控制的总量控制范围。
五、园区环保违法违规情况。
2021年园区没有出现“未批先建”的情况。此外,园区通过加强环保管理,有效地保持了园区环境质量的优良稳定,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纳污水体、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和园区内声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及省环保厅环评批复的相关标准要求。入园项目都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不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产”的项目。园区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没有因环境保护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省挂牌督办情况。
仁化县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