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大桥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29 16:45:38 来源:本网
打印

今年以来,大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3”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六大行动”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镇情实际,细化实化具化各项工作举措,找准工作结合点、发力点,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绩及亮点

(一)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大桥镇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发挥招商引资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用好招商引资政策,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助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想方设法激发经济细胞活力。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鼓励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2023年引进项目7个,分别为广东胡氏兄弟农产品仓储基地项目、大桥谷丰牛羊养殖及屠宰厂项目、五马寨樱花园项目、五马寨葡萄生态观光园项目、乐祥五金制品厂项目、元浩玻璃纤维隔板项目、仁化县顺安气体充装项目。合同签约额为5.192亿元,目前已动工项目3个,其余4个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其中,广东胡氏兄弟农产品仓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主要建设仓储厂房、冷库、加工挑选车间。计划投资2000万元;大桥谷丰牛羊养殖及屠宰厂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成后年屠宰肉牛6000头以上、驴1.6万头以上、肉羊18万只以上,目前已完成设计规划、用地选址及联审联批手续、项目征地等工作,计划11月进场开工;五马寨樱花园项目以樱花为主题,将打造成集观光旅游、研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文旅产业园,计划投资52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可研报告编制、项目联审联批、项目备案等手续,正在建设休闲步道;五马寨葡萄生态观光园项目规划用地120亩,配套旭日葡萄园项目,完善观光农业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步道、凉亭、雕塑、装饰、泳池等,建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葡萄酒文化一体的综合体,计划投资4900万元,项目已完成选址、联审联批、项目备案,现已开工建设;乐祥五金制品厂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将建成6间车间,12条五金零件流水线,计划投资1.5亿元,现已完成项目选址、联审联批、规委会报批等工作,正在筹备进行项目用地招拍挂工作;元浩玻璃纤维隔板项目建设总投资1.55亿元,计划建设隔板车间、组装车间、光伏车间,项目布局在丹霞开发工业园区内,目前正在进行招拍挂程序;仁化县顺安气体充装项目投资约2000万元,计划新建一层工业气体站充装厂房、一层液化石油气站充装厂房,新建两层办公及综合楼,同时采购相应环保设施及生产设施设备,现已完成项目选址工作。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细胞活力。统筹盘活镇、村、组闲置资源资产,梳理可利用农用地、闲置校舍、山塘等资源资产,建立台账。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种养+文旅”产业项目,投入50万元建成亲联村乡村振兴车间,每年至少为亲联村增收4万元;计划投入130万元建设烘干房,每年可为共和村增收7.8万元;共和村通过改造拍卖旧商铺取得235万元,其中220万元入股鸿伟木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7.8万元;出租水江村闲置小学发展民宿,每年可为水江村增收2万元;大桥村50亩连片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3.2万元。目前,大桥镇6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发展壮大强镇富村公司,联农带农拓宽增收渠道。我镇强镇富村公司实现当年成立,当年上规,今年以来实现营业额672.33万元,实现利润12.96万元,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大桥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上下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始终坚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是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大桥镇党委把抓好主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来抓,党委及各支部相继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总体要求,部署工作任务,要求各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从严要求,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二是精心组织多形式开展学习。坚持先学后讲、学深讲透,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求,先后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4次,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30次,以支部为单位共开展专题学习17次,县领导、帮扶单位、镇领导到挂点村上党课14次。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党员领导干部围绕13个重点领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跟踪问效,逐一解决消账。通过开展“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等工作机制深入农村、走近群众,现场研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开展“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6次,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合力。四是践行为民办实事好事。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在解决广大群众揪心事、烦心事、难心事下功夫,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具体成效。目前,全镇领导干部及党员共为民办实事253件,深入一线开展主题教育宣讲、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448人次。

(二)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抓好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五强五优”十大行动及“三严三实三优”九大工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基层组织力、干部支撑力、人才推动力。一是强化党建“一盘棋”思想,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党委书记带头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牢固树立“带头”意识,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当好廉洁自律表率。党委成员履行“分管职责”,认真落实、推动、督导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二是着力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大桥镇2023年党校培训计划》,结合重点工作开展课程,通过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镇党校及各分教点轮训、“三会一课”、县挂点单位领导党课等,加强党员教育轮训,2023年,镇党校共开展集中学习59次,各村(社区)分教点开展学习45期,参训人员达近2000人次。三是着力推动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民小组党组织“两个”覆盖达到100%。四是坚持党管人才,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制度和后备人选帮带培养工作制度,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严格按程序、按计划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本年度共发展党员9名。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一是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突出学习重点,充分发挥村级党员活动室、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放到重中之重来抓。二是不断规范舆论宣传,健全完善新闻“三审制”,搭建信息互通的平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突发性问题和一些苗头性现象,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提前介入,制定应急预案,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道主动权。

聚焦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起势见效一是聚焦产业振兴,坚持围绕“产业创新、高效发展”的目标,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的乡村振兴风貌,用实际行动坚定强农富农理念,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沙田柚特色农业产业。2023年,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预计可达2.8万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2亿元以上。大力推动柚园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等农旅结合项目,同时推动沙田柚深加工产业发展,制成柚子糖、柚子酒、柚子精油等农副产品,实现沙田柚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让沙田柚真正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果”。目前,大桥镇已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沙田柚龙头企业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1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种植大户33家、绿色食品3家、有机食品9家、无公害食品认证5家。二是持续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培训,今年累计参加培训15人,认真贯彻落实《韶关市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才入县下乡十条措施》,挂牌成立大桥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韶关学院·柚你柚我项目”。不断壮大乡贤队伍,丰富乡贤类别,积极开展“万名乡贤帮千村”工作,建立乡贤数据库,数据库现有乡贤90名,比2022年新增68名。三是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积极举办广场舞比赛,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仁化好人”等评选活动,目前,全镇共有6人获得“仁化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称号,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大桥镇文明实践综合体修缮改造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年内完成建设。四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由各村组织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开展“村庄清洁日”村庄清洁大行动,悬挂横幅标语130余条,采用宣讲、电子屏、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形成良好习惯,并参与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全镇生活垃圾处理由北控城市服务公司负责,设立垃圾投放点135个,摆放垃圾分类桶461个,实现垃圾收集点全覆盖,各村配备保洁员,结合公益性岗位人员保证镇村垃圾收集处理畅通,做到“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全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4座、公厕15座,制定并按要求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及公厕管护制度,利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经费聘请第三方开展管护,做好清洁记录、管护台账等,全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持续开展“四小园”“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利用农村破旧泥砖房清拆成果和村内、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四小园”共161个、“美丽庭院”10个。五是制定了《大桥镇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行村民小组长积分制的实施意见》,以定期评比方式推动村民小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积极推进村(居)民小组党组织“两个覆盖”,采取联建形式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覆盖率已达100%,延伸组织触角。目前,全镇6个村均已开展积分制活动,制定了积分制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形式累计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商品的方法逐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各村累计参与积分制活动达600多人次。

(四)抓实绿美乡村建设。坚持守护好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河长制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村河长湖长体系,落实河长责任制,开展常态化巡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河湖“五清”“四乱”常态化工作,组织实施水面垃圾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妥善协调处理跨界河流问题;引导公众参与护河志愿者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杜绝出现河湖水污染现象。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网络,完成干坑河、古洋河部分河段水毁河堤修复和大桥村榕树下山塘、长坝村金光冲山塘、廖子坑山塘加固除险。加强生态环境巡查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加大企业巡查力度,严查“散乱污”企业,持续开展环丹巡查,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杜绝出现水源地水源污染现象。积极创建休闲宜居型森林城镇,本年度完成林分优化任务1300亩,其中财政投入900亩,社会投入400亩,完成森林抚育任务414亩。规划建设绿美仁化生态建设示范点,开展植树造林活动3次共31亩,引进林业产业投资五马寨樱花园,投资总额520万元,绿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2023年,我镇被评定为广东省森林城镇。

(五)切实保障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生产任务,千方百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水稻播种面积6669亩,杂粮种植面积1840亩,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深入推进“非粮化”整治,完成失管果园清理308亩,全部复耕种植粮食作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核实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9万余元、申报水稻连片种植奖补12万余元、非粮化整治奖补12万余元、一次性种粮补贴3万余元,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六)压实责任,促进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保持应急状态,全力抓好相关工作,确保不出乱、不添乱,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开好政法综治例会,排查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按照“一天一摸排、一周一上报、一月一例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在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工作,稳定群众思想情绪。截至目前,共处理矛盾纠纷111件,调解达成协议110件,涉及金额86.05万元,纠纷调解成功率99.1%。二是安全防范落实到位,压实安全生产责任,7个村(居)、相关企业、学校、渡口均签订了《2023年安全生产责任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截至目前,开展应急管理、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培训26次。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镇、村(居)通过LED显示屏、微信群、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电视媒体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公共场所,因地制宜策划组织开展“五进”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今年以来共开展消防、三防安全演练9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92次,发现安全隐患72处,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深入开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加强辖区内的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生活污染等重点领域的巡查管控,强化治理举措,狠抓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提高我镇环境质量,针对长坝国考断面氨氮数据异常情况,对辖区内的3家规模猪场存在隐患进行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成。继续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完成农村污水自行监测工作。继续做好生态环保宣传,通过张贴海报、滚动播放LED显示屏宣传标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科普宣传、知识讲座、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等,营造宣传氛围,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抓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落实,全年未发生固体废物倾倒事件。

化正风肃纪,紧盯作风建设。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委总体部署,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落实“三会一课”等学习教育制度,推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

三、存在问题

(一)党建引领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各村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思考不够主动深入,个别村党组织虽然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办法少,思想不够开放,致富能力不突出。

(二)镇域经济发展瓶颈多。镇域内建设用地少、连片地块少,土地资源要素对项目落地发展的制约比较突出,大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都不在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内,额外落实项目用地空间规划指标的难度较大,且辖区大部分面积位于丹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受自然资源保护政策方面的约束,镇域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三)农旅融合度不高。我镇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总体产业层次不高,景点景区开发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旅游从业人员较少,没有形成综合品牌效应。

(四)农产品加工、流通发展相对滞后。果品保鲜仍以常温仓储为主,恒温仓储设施缺乏,一旦出现极端气温将影响果品保存,且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制约了整体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2024年主要任务目标及工作安排

(一)致力于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推进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强五优”十大行动。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准确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紧扣“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立足实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践行为民服务理念、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和“党建+”品牌效应。三是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和教育培训,完善落实党委“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下级党组织以“三会一课”、党校分教点为载体,学好用好上级各项决策精神。四是继续深化“头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途径,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严格发展党员“准入关”,严格政治审查和综合考察。五是强化执纪监督,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注重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警示提醒,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纪、严守底线。加大党员干部监管力度,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

(二)致力于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镇域经济提速进位。紧紧围绕“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目标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筑牢硬核支撑,持续做好“一把手”招商工作,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助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改善营商环境短板,及时为企业纾难解困,坚持政府服务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的理念,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审批事项,协调各种工农关系。以工作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方式助力项目尽快开工,力促已引进的项目投产、达产。建立健全资源资产价值化调查监测、价值评估、经营开发、价值实现等机制,推动资源资产摸查更精准、更细化,为吸引更多投资做好前期准备。围绕特色产业长坝沙田柚,结合现有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引导成立农业项目公司,全面整合辖区内的土地、林业、渔业等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征收暂未建设利用土地的使用,发挥闲置土地经济效益,为沙田柚及各类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三)致力于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三农”事业更加繁荣抓好成效提升,突出自身优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以沙田柚为代表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沙田柚分选、冷链、配送和产品推广,不断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持续推进沙田柚深加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柚子糖、柚子酒、柚子精油等副产品加工,延伸沙田柚的产业链。突出镇域经济功能,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发挥强镇富村作用,支持农业种植企业成立销售公司,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扎实开展巩固拓展、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用好用活收益分配,认真谋划兴办乡村振兴车间,吸引资本下乡、能人回乡,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做足“农业+”文章,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职业能力培训,持续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四)致力于绿美乡村建设,在生态宜居上实现更大作为。坚持以生态优势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守护好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环境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杜绝出现水源地水源污染现象,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常态化工作,组织实施水面垃圾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妥善协调处理跨界河流问题。引导群众参与护河志愿者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全面推行河长制与林长制工作联席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松材线虫、红火蚁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开展森林防火和林木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和盗采林木行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实施乡村风貌带建设工程,鼓励发动村民持续开展“四小园”和美丽庭院建设。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管护一体化,努力创建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加强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妥善保护并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驿道,让美丽乡村留住更多美好乡愁。

(五)致力于治理现代化,在民生福祉上拿出更实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办成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确保特殊困难群体100%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稳步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完善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利益问题。持续推动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大桥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和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管理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微信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