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仁化县扶溪镇,宛如一幅金黄色的锦绣画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收割的身影,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正是扶溪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生态筑基,“稻鸭共作”塑品牌
扶溪镇的丰收,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生态智慧的完美结合。作为无工业污染的山区盆地,这里水土洁净,光照充沛。更为关键的是采用“稻鸭共作”绿色种养模式:让鸭群在稻田中自然除虫、除草、施肥,形成高效生态循环。这种回归自然的智慧,共同赋予扶溪大米油润光亮、松软香甜、食后回甘的独特品质,成为无数食客念念不忘的“舌尖上的味道”。
产业兴农,富民增收见实效
好品质带来好效益。2025年,扶溪大米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亩,成功带动了全镇百余户农户参与其中,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推动了扶溪大米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更是筑牢了绿色农业根基,更以自然之力唤醒土地潜能,让丰收的成色更足、可持续之路更宽。
笃行致远,乡村振兴展新篇
一粒米,千钧重。本次晚稻的丰收,是产量的丰收,更是发展模式与信心的丰收。展望未来,扶溪镇将继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持续深化“稻鸭共作”生态模式,进一步做强区域公共品牌,让源自粤北山区的这缕稻香飘得更远,为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更多扶溪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