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集锦  /  乡村振兴专栏

【扩大文明创建网络覆盖面影响力】闻韶镇: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助力文明村镇创建

发布日期:2024-11-13 14:59:35 来源:仁化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

今年以来,仁化县闻韶镇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农村村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文明村镇创建。

文章配图

一、筑牢基础,人居环境再提档

闻韶镇紧扣“全域整治、全域提升”总体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出实招、求实效,持续在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上发力,推动乡村“颜值”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清洁行动253次,已清理乱堆乱放803处,清理房前屋后卫生1850处,清理村内沟、塘、渠、溪309宗,“三拆”数量6处,“三线”整治数7千米,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15.59吨;已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25座,并对6座农村公厕进行局部改造提升,同时安置专项人员进行定期管护;加强对全镇5个村委会40个村小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进行巡察管护,安排专人对35个污水终端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运维效果。此外,坚持不定期抽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常态化对各项环保工作开展巡查督查,强化督促整改,筑牢环境保护屏障。

文章配图

二、以点带面,乡村治理显成效

闻韶镇按照“全面摸底、层层推进、保质保量”原则,以“化存量、杜绝增量”为目标,聚焦典型村培育建设,推动镇村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在充分尊重房主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清洗粉刷、彩绘美化等举措进行外立面改造,全力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全镇共排查出赤膊房197栋,截至目前,已开工57栋,开工率28.93%,已完工52栋,完工率26.4%;此外,以支部“轴心”带动群众“民心”,巧用“村规民约+积分制”,积极营造“党员带头做示范、群众主动跟着干”良好氛围,稳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提高全域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效能。据统计,全镇共种植绿化苗木1.6万余株,新增四小园185个,新增美丽庭院94个,打造示范点10个,打造支部共建林、巾帼林、乡贤林、党建林、人大林各1个。

文章配图

三、整合资源,文化空间更优化

近年来,闻韶镇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文化体育设施,依托全镇6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延伸设立2个文明实践点,实现镇、村两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同时,把牢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方向导向,聚焦“思想引领+文化供给”,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基层宣传宣讲活动,以及“翰墨飘香·迎春接福”送春联、“赏年画·过大年”展览、“寻年味·忆童趣”新春游园会、“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三防”安全教育、“青春当‘燃’·迎‘篮’而上”首届兴闻杯篮球比赛等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乡村少年宫活动90余场、“小蜜蜂”百姓宣讲60余场、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10余场。

文章配图

四、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焕新彩

近年来,闻韶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一方面,守护历史文脉,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的“华林寺塔”依旧岿然屹立,见证着闻韶镇的发展与变迁;另外,据日前开展的全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镇共登记有21座围楼文物(含遗址),目前保存完好围楼共4座(分别为江南江头村围楼、南岸村东边围楼、南岸村南边围楼和下徐高应村围楼)。另一方面,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品牌建设。今年暑假,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3名大学生组成的“悦行闻韶”百千万突击队围绕本镇地理环境、历史传承、风土人情、特色资源和饮食文化等进行细致调研,利用专业优势对旅游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同时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形式宣传闻韶发展形象,助力镇域文旅市场释放新活力。

五、宣传引导,文明新风润人心

闻韶镇坚持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明村镇创建和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绿色出行、崇尚节约等移风易俗知识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积极组织“仁化好人”、“文明家庭”等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选树身边好人好事好榜样,用先进典型教育引导身边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一约四会”制度为乡村善治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健全村民自治。根据各村(社区)实际,建立健全实施方案,吸纳村里德高望重、作风正派、村民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充实宣传引导力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以“好人气”推动形成“好风气”。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微信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