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初韶关市仁化县入选新一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名单以来,仁化县以“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为主线,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汇聚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通过“4+N”实践阵地、“4+8”志愿队伍、“2+N”特色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绚美丹霞、仁爱仁化”深入人心,为仁化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设“4+N”实践阵地
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11月19日下午,仁化县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该实践中心位于原文化局大楼。相比于原位于青少年宫的实践中心,新建的实践中心更加宽敞、功能设施更完善,这也是仁化县高标准建设县级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大成果。
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过程中,仁化县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体系架构,不仅高标准建设县级文明实践中心,还做到镇级文明实践所、村级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并结合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等工作设立实践点,突出地方和行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做到文明实践活动全域推进、全面开花。
同时,建设“N”个示范阵地。按照“1+6+6+6”示范模式。“1”即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3个“6”分别是:在董塘、城口等6个条件成熟的镇(街)设立文明实践所试点;在丹霞街道新城社区、董塘镇安岗村等6个基础扎实的村(居)设立文明实践站试点;在县图书馆、企业代表等设立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各镇(街)、村(居)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升级。目前,仁化县已设立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5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此外,仁化县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法律法规服务等六大实践平台,形成了有形与无形的场所阵地。
组建“4+8”志愿队伍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这些节目很接地气,用我们身边的故事向我们农民传导新思想、新理念,看得很有味道,也受教育了!”日前,在仁化县大桥镇河口村,县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为该村群众表演了10余个取材于基层生活的文艺节目,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志愿服务队是仁化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仁化县积极搭建“1+15+13+125”模式的四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建立由县委书记林国华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统筹推进全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在15个县委直属的党(工)委建立志愿服务支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行业特点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同时,组建了13支县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大队,在全县的125个村(社区)设立志愿服务小队,吸纳乡贤、致富能手、种养能手、乡土文化人才、创业返乡人员等参与志愿服务。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仁化县着力打造八大志愿品牌,分别是:“红心闪耀”基层党建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结合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中心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全民尚文”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文化工作者和本土民俗技艺传承人,开展文化惠民及民俗技艺宣讲等志愿服务;此外,还有“仁爱仁心”、“三农快线”、“生态和美”、“医心医意”、“梦想启航”、“企业护航”志愿服务队。
开展“2+N”特色实践活动
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仁化县以“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为主线,重点开展2项彰显仁化本土特色的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红心向党”特色活动。围绕唱响红色主旋律,设计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主题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批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定期组织县领导干部到挂点镇挂点村上党课,并依托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小镇等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开展“绚美丹霞”特色活动。编制展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精品教材,依托丹霞人才驿站、丹霞贡柑产业园的回归田园实践点等,定期开展人才服务、农业技能下村等实践活动。
同时,开展N项特色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等机制,县镇领导干部借助文明实践场所组织学习和开展互动,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锦江欢歌文化品牌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场大型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国传统村落城口镇恩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大舞台,开展红军之恩、感党之恩等恩情文化活动。各镇(街)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积极开展非遗民俗表演,提振群众精气神。
文字:谭玉玲
图片:龙全明 陈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