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集锦  /  科普专栏

办好“农村夜校”,培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0-12-17 10:19:29 来源:本网
打印

近年来, 广东省仁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紧扣基层科协建设和科普公共服务两大改革,因地制宜推动“3+1”工作。以党建引领科建,以“农村夜校”为抓手,把科协工作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大阵地”,激发农村阵地提升基层科协组织活力,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

一、强化组织,确保学有保障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村夜校”人才培养工作。上下联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保障措施,夯实经费保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运转顺、成效好。

以村(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主,充分利用办公会议场所、远程教育设备、文化室、图书室等教育服务阵地资源,建立教学活动场地,并配备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用具。强化监督检查,每季度对“农村夜校”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夜校常态化、健康化运行。

二、突出精准,确保教有成效

建立培训需求收集和发布机制,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民族民俗、科学生活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做到对症下药、因需施教。

建立省市县镇四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农村夜校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孵化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人才驿站人才引进功能,积极引进各类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组建产业发展培训指导师资团队,每个教学点配置4-6名长期教学辅导专家,同时,联合各级部门业务骨干,定期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和农村党员轮训工作。

三、搭建载体,确保学有收获

因地制宜,依托镇村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参照省级“农村夜校”优秀做法,建立“农村夜校”试点15个。

结合“固定党日+”“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与各职能单位结对共建,采取固定课堂集中教学、组建流动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实施机动教学等形式,突出加强产业种植、畜牧养殖、政策宣传、法律科普等实用性培训,切实帮助农民增强培训实效。

建立培训带动机制,每个教学点重点培训3-5名积极性高的农户,打造产业培训指导典型,提振农民信心及教学点的影响力。

仁化县科学技术协会

2020年12月16日

图片26.jpg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微信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