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小睦邻”撬动“大治理”:扶溪镇“睦邻制”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08-15 16:02:35 来源:仁化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

行走在扶溪镇的乡村小道上,整洁的柏油路、水泥路蜿蜒伸展,连接起散落的村庄;水口村典型村焕发着新颜,扶溪河两岸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百千万工程”示范茶园及古塔文化公园已成为扶溪镇新的地标打卡点;乡贤在议事厅里热烈讨论,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共建家园的热情……“睦邻制”犹如一股源头活水,正在激活着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睦邻聚力,共筑畅通“连心路”

图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曾经困扰村民出行的老大难。睦邻制推行后,情况已悄然改变。村民们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睦邻点”,围绕道路硬底化这一迫切需求,在“邻里板凳会”上畅所欲言、凝聚共识。古夏村率先发挥乡贤群众力量,筹集资金20万余元,对进入古村落的两条村道都进行了扩建,并修建柏油公路一条。水口村、长坑村、左龙村、蛇离村的乡贤们积极垂范,慷慨解囊,目前已捐赠资金50余万元;各村普通村民或投工投劳、或自愿让出自家的菜地、边角地等支持村里修路扩路,扶溪镇村道“单改双”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

睦邻点内细商议,睦邻点外广动员。资金与民力高效结合,一条条凝聚着睦邻情深的“连心路”“致富路”快速铺就,畅通了村庄发展的血脉,更联通了党心民心。



睦邻共建,扮靓家园“典型村”


在典型村建设中,“睦邻制”同样展现出强大动能。村民们以“睦邻”为单位,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规划师”和“建设者”。大家共同商议房前屋后如何美化、闲置空地怎样利用、古建筑如何保护修缮。


图片


在水口村典型村茶山公园建设过程中,邻长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邻长的入户宣传、劝说,村民们主动让地,并纷纷参与到建设工作中,将水口村茶山打造成扶溪镇“百千万工程”示范茶园,种植白毛茶30多亩6万余株。

在水口村的乡村绿化工作中,经邻长示范带头,村民们自发组织绿美管护队,卫生清洁队,认领“睦邻责任区”,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40多个,美丽庭院20多户。邻长曾庆润更是主动捐出了家传的珍贵树苗栽在了村口作为村口标志性树,他说:“村里的事就是‘邻舍家’的事,能为水口村的绿美工作贡献一点力量,比啥都舒心!”



睦邻同心,汇聚振兴“大能量”



图片


扶溪“睦邻制”的精髓,在于它成功搭建了凝聚多元力量的坚实平台。镇、村党组织穿针引线,以“贤达理事会”为纽带,广泛发动在外创业成功的贤达情系桑梓、反哺家乡。他们或带来发展思路,或提供资源支持,成为乡村治理和振兴不可或缺的“智囊团”与“助推器”。在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中,扶溪镇贤达们捐赠资金110多万,新增种植乔木1.48万棵,打造“茶林共生”主题林3个、银杏景观林6片,绿美“口袋公园”3个。同时,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等外部帮扶力量,通过“睦邻点”找到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切入点,使帮扶效能倍增。



睦邻守望,民生实事“大平台”



图片


扶溪镇9个行政村共划分邻网格139个,选举邻长139名,并由扶溪镇党委牵头建立了“扶溪邻长一家亲”微信沟通交流群,发出动态工作提醒,统筹促进邻长积极履职。自全面推行“睦邻制”以来,扶溪镇邻长协助开展政策宣传200余次,报告风险隐患20余起,就地化解矛盾纠纷30余宗,提供“微服务”180余人次,反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0多件,在基层治理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为党委、政府落实有关政策探明“死角”。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微信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