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扶溪镇立足发展定位,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受2022年“龙舟水”影响,辖区农田水利受到损毁,结合冬春兴修水利时机,扶溪镇多次研究部署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层层贯彻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定期通报,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不误农时,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共投入100万元对辖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累计动用挖机10台次,渠道清淤30次,清理修复水渠16条2.5公里,修复陂头6个,修缮机耕路5条长2.8公里,切实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做强品牌效应,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擦亮广东省大米专业镇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扶溪大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提升“扶溪大米”市场竞争力。发挥“扶溪大米”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扩大优质稻及其配套技术应用,推进稻米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带头作用,把育秧、生产、消费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生产模式。今年以来,新建优质稻米稻示范项目1个,种植优质稻1000亩,早稻种植3170亩,预计早稻产量达831吨以上。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积极引导各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业态。在做好主导产业的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多个农业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充分利用好现有种植场地,引进赤松茸种植,打造集食用菌生产、农技培训、秸秆综合利用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实现单一品种转变为多种类种植,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斜周、水口、长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以林下经济为基础,利用林下空间资源种植中草药草珊瑚。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电商主体,打造电商平台,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推动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目前,扶溪镇种植草珊瑚约1500亩,年产约75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750万元,建成辣椒、小南瓜等蔬菜种植基地320亩、大棚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