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26 11:13:54
来源:本网
连日来,仁化县正抓紧夏收夏种,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田间地头金黄遍野、稻香四溢,随风泛起阵阵涟漪,大小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割稻、脱粒、吐秆,金灿灿的稻谷经出舱口进到袋内或装运车中,而稻田的另一侧则在蓄水整田、支架覆膜,进行着晚稻育秧工作,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仁化县坚持把粮食安全生产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突出党建引领汇聚各方力量,用好用活“一线双联”“民情夜访”、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等党建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好粮食生产保卫战,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大爷,您家里的地现在还有没有人在种?”“政府出台了耕地地力补贴和种粮补贴政策,听我给您说说?”近日,仁化县供销社组织党员干部到周田镇龙坑村开展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共建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组成粮食生产服务小分队,走村串户抓宣传、送政策、送农资,当起“宣传员”“土专家”“田秀才”,将党和国家粮食安全及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做到应种尽种,不断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正是在挂点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党员干部不辞辛劳推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奖补政策,排查登记种粮面积,给困难农户发放粮食种子,才大大提高了村民种粮意愿。据统计,2022年全年种粮面积将比2021年提高90%。”周田镇龙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华鹏程微笑着说道。 据悉,仁化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用好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机制,通过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挂钩结对,开展“支部帮支部、书记帮书记、党员联党员”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有效构建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基层治理格局。80余个县直机关党组织积极响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下沉农村一线,与镇村党员干部协同建立“三包四到”粮食生产服务体系,通过“敲门行动”入户讲解、倾听农户的想法顾虑、为农户赠送农资解决困扰等形式,极大提升了宣传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县直机关党组织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支部共建活动搬到田间地头,与挂点村党组织开展“插秧助农耕”等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不仅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还鼓舞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干劲和信心。据统计,2022年全县上造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4万亩,预计中、晚造粮食种植完成12万亩,有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有效抓牢“粮袋子”。

“村里三角陂水沟被洪水冲毁沟底,导致水沟漏水严重,影响水沟下游280多亩水田灌溉,政府能不能帮忙修理一下?”董塘镇有关领导在高莲村开展“民情夜访”活动时,高坝组党员、村小组长陈卫明提出了请求。接到群众的问题反馈后,董塘镇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实地勘测,并与村级班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一致同意决定从镇里筹集一点、村里支出一点方式,帮助农户解决粮食生产实际困难。三天不到,镇村就对冲毁的水沟进行了修复。现如今,高莲村高坝组随处可见早稻丰收的场景,即使受汛期影响,也没有出现大面积减产,稳住了产量。 这是仁化县开展县镇干部“民情夜访”活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仁化县深化拓展“一线双联”品牌活动,常态化推进“民情夜访”活动,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县直单位和镇(街)班子成员,相对固定在每周三晚上进村入户,到挂点联系村结对帮扶联系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心贴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在今年汛期,仁化县委发出“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灾后复产的号召,各级党员干部依托“一线双联”“民情夜访”载体,高密度、高频次走村进组入户,全面走访受灾群众、脱贫户等重点群体,详细了解农户粮食作物受灾情况,耐心听取意见、悉心聆听诉求。 针对“民情夜访”过程中农户反映的粮食生产诉求和问题,仁化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部门、保险公司加快定损理赔工作进度,并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帮助群众打开农产品的销路,力争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采取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出一点、镇党委政府下拨一点、县挂点单位支持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困扰问题,对镇党委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关怀问候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据统计,汛期以来,仁化县各级领导干部累计开展“民情夜访”活动2391次,收集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825件,修复灌排渠道8307米、陂头57个、机耕路11898米,协助完成保险理赔4082.1亩108.88万元,帮助农户销售玉米60多吨。 为抓好粮食生产,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仁化县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在扶溪镇古夏村,李幸峰既是该村种粮大户,也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于村里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不少耕地都存在撂荒风险,李幸峰便率先垂范,自己带头种植水稻40亩,并通过流转土地发动大户连片种植水稻达280余亩。正所谓“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支部引领、头雁带领下,广大党员、村小组长纷纷带头参与,群众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古夏村是仁化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扶溪镇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做大做强“扶溪大米”这一特色产业的具体体现。

如今,扶溪镇是全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米生产专业镇,扶溪大米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于今年3月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突出农业品牌化,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推进“扶溪大米”特色产业扩规模、调结构、树品牌,今年6月,扶溪镇党委批准成立了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两新”党支部,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为稻农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先收购服务,解决农户种植、销售难题,降低产业风险,实现规模化发展。据统计,今年扶溪镇全年预计种植水稻面积1万多亩,其中早稻面积近3000亩、中稻种植面积5930亩、晚稻预估3800余亩。在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工作中,扶溪镇10个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粮食生产浓厚氛围。
图文:县委组织部
编辑:连喜珍 校对:凌莹 责编:蔡权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