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题,近日,韶关仁化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林伟浩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为全面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落实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仁化县交通运输局不断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加快工程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态。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对标找差、奋力冲刺,推动交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仁化县公路道路网络如何体现高质量配置,具体有哪些举措?
林伟浩:我局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体目标任务,以“大路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网络工程建设,持续在路域整治、公路管养、源头管理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仁化县公路道路网络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为:
阅丹公路风景美不胜收。
一是在路域整治上下功夫。重点对路边摆卖摊点、堆积物以及公路两边可视范围内的堆积垃圾进行整治,规范公路沿线指路牌、标志牌、警戒线的设置,保持路面平整,依法拆除公路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切实提升公路通行环境。同时,对全县管辖的“四好农村路”加密巡查力度,及时有效地制止路面抛洒、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着力打造“畅、洁、舒、美、安”的公路通行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二是在公路管养上下功夫。三分建,七分养,到位的养护才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保障。为了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服务,按照“以县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动全县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围绕打造“畅、安、舒、洁、绿、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长效机制,努力保障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加大养护投入,镇村通过统筹调配、一事一议等方式积极筹措养护资金。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等模式,推进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新机制的建立,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
三是在源头管控上下功夫。我局以路域环境和扬尘整治工作实际,科学调配执法力量,联合公安交警实行常态化治理。执法人员采取定点检查和流动巡查相结合方式,加大路面巡逻管控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查严处超载超限、非法改装车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打造“省际交通廊道”成效明显。
路通则畅,畅则人聚,聚则业兴。目前,仁化县形成“两高(武深高速、韶赣高速)、两铁(韶赣铁路、京广铁路黄岗支线)”为主骨架,以“三国道(国道323线、106线、535线)、两省道(省道246、342线)”为主干线,县、镇、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大湾区和内地的“桥头堡”。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39.18公里,通车里程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1.56公里,管养道路“硬底化”率达100%。全县109个行政村均已通水泥、沥青公路,交通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我局正全力推进实施县城北环路公程建设,项目全长8.33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县城路网,扩大城区范围。
南方+记者:仁化县交通运输局在完善公路系统工作上,具体如何实施?
林伟浩:仁化县积极探索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理念,全力打造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旅游、红色文化、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成功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阅丹公路的建设被评为广东省最美旅游公路。今年我局将继续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具体实施方式有:
一是加大重点农村公路改造力度,全面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继续推进省道S517路面改造升级,县道X805线、乡道Y587路面改造,乡道Y602、Y522、Y516、Y618、Y507、村道C464、C171单改双工程。
沿着阅丹公路在树林、河流、稻田中穿越而过。
目前,省道S517线城口至红山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工。省道S517线仁化县高坪电站至凡口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并进场施工;县道805线已进场施工,计划12月底前完工;乡道Y602、Y522、Y516、Y618、Y507、村道C464、C171单改双工程已完成项目招标并逐步进场施工,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乡道Y587线路网提升工程,正进行路面铺设,预计本月可完工。
二是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改造,今年共改造危桥6座,投入1648.4万元,其中省道桥梁3座、农村公路桥梁3座。目前,东坑桥、白洞坳2桥、塘洞2桥、灵溪2桥已完工;蓝田桥、高联桥于5月30日进场施工;蓝田桥预计12月底完工;高联桥预计2024年2月完工。
三是深入开展农村公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今年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2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公里。该建设将提升仁化县现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有效地降低出行风险,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南方+记者:在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上,仁化县交通运输局如何贯彻落实?
林伟浩:在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贯彻落实:
执法人员在路面开展检查工作。
一是结合春运、清明、五一节、端午假日时段,重点加强客运执法检查,在旅游景区百日整治行动和交通运输领域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工作要求,实施精准执法检查,净化仁化县旅游客运市场。
二是持续推进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力度,以“示范路”为引领,明确部门职责,实行常态化综合治理,对主要路段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发现的安全隐患,确保仁化县路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仁化县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奠定交通保障。
南方+记者:在交通综合执法上,仁化县交通运输局如何提高执法效率?
林伟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科技执法力度。运用非现场治超监测点、重点车辆稽查布控系统、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对途经货运车辆进行精准打击和执法检查,筑牢围堵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的“电子围栏”。
执法人员对途经货运车辆进行执法检查。
二是突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定期开展执法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确保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落到实处,为公正、文明执法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三是切实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采取明察暗访、案卷评查、风纪纠察、专项督查等方式,一体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通过强化现场执法行为纠察,及时纠错、规范执法行为,避免出现暴力执法、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
南方+记者:为让出行更便利,仁化县交通运输局如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新能源公交车在公路上行驶。
林伟浩:仁化县不断扩大公交线网覆盖,推动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一是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仁化县多年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不断扩大公交线网覆盖,优化公交线路,增强公交车通达性。二是仁化地面公交站点设置,提高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比例。三是仁化县公共汽车乘车全面推广普及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四是倡导公众绿色出行,节能降耗,改善公众出行体验,缓解交通拥挤。全县已拥有纯电动公交车29辆,公交车运营线路3条,运营里程44公里,覆盖人群3.8万人。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宋德坤
(转载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