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丽仁化  /  镇街简介

扶溪镇

发布日期:2025-09-02 16:23:51 来源:本网
打印

一、本镇概况

(一)镇情简介

扶溪镇,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东北部,东连南雄市百顺镇,南接闻韶镇,西南与丹霞街道接壤,北与长江镇毗邻,西北与城口镇相连,辖区总面积189.05平方千米,距县城37千米,省道S342公路贯穿全境,镇区距离武深高速入口仅20公里,锦江河与扶溪河相接,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地“扶溪大米”产地。扶溪镇是典型的盆地山区镇,生态优越,环境优美,是珠三角地区的后花园。辖区面积187.9平方公里,下辖扶中、紫岭、斜周、水口、长坑、古夏、蛇离、左龙、厚塘等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计81个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13548人,城镇人口4844人,常住人口7921人。现有基层党组织19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18个,党员457人。

扶溪镇属山地丘陵小盆地,山岭连绵起伏、茂林修竹终年覆盖,地形特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地处东亚季风区,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年平均气温22.3℃,日照数在1750小时左右。山地面积159.43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150.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26平方千米,其中基本农田15.20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49.3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4.2%。扶溪镇境内矿产、水力、地热能、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拥有硅石、铀、铁、钨、花岗石等矿产资源,初步勘探硅石矿存储量65万吨多,年均降雨量达1690毫米,水能蕴藏量达10000千瓦,现有中小型水电站 47个,拥有优质地热资源7处。

(二)历史沿革

扶溪因扶溪水(又名夫溪、五渡水)而得名,古为扬州地,百越属楚,战国时属南海郡,西汉属交趾国,元鼎六年(111)至南朝年间均属曲江县地。南朝齐年间(479—502),仁化县始置,扶溪为仁化县清化乡。此后,扶溪随仁化县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变化。明清时期,仁化县辖六都,扶溪都辖扶溪、长江。1913年,仁化县辖五区,扶溪区为第三区。1937年,全县设三区,扶溪与长江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撤区设乡,为扶溪乡。1949年10月,全县解放,扶溪与长江合并为第三区人民政府。1957年,撤区建乡,为扶溪乡。1958年元旦,左龙及上里社、下里社、西溪、苦竹坪、高低等村庄由南雄县划归仁化县管辖;是年10月,扶溪与长江、闻韶合并为长扶公社;11月,长扶公社并入韶关市,年底城口公社并入长扶公社(1959年春分出)。1961年,从长扶公社分出,成立扶溪公社。1968年,扶溪公社改为扶溪革委会(1972年复称公社)。1984年,改称为扶溪区公所。1986年冬,成立扶溪镇人民政府沿袭至今。

扶溪镇属于革命老区。1929年,彭德怀率红五军游击仁化时,在扶溪筹集大量钱财和物资;1929年起,扶溪是中共地下交通线的中转站;1931年,邓斌(邓小平)、李明瑞率红七军经扶溪地域转战至长江、赣南,完成“7000里远征”;1932年4—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转战至扶溪,有效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扶溪是留守红军的活动范围;抗日战争时期,扶溪是中山大学、文波学校的临时校址之一,更是中共韶师学生支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主要墟镇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扶溪是中共五岭地委及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的游击活动范围。

扶溪镇历史悠久,境内存有石拱桥、石坎路、古亭、寺庙、宝塔、碉楼、明清古建筑群体和土法造纸的遗址,部分保存完好。其中,明代水口白塔(又名水口塔、双水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南台庙(龙母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旅游和历史考察景观,具有深度开发前景,古夏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经济概况

1.经济数据。2024年扶溪镇生产总值达3.49亿元,同比增长3.6%,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2.51亿元。

2.主导产业。以优质稻、毛竹、有机蔬菜、柑橘等生态农业为主,是仁化县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温泉康养、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1)万亩粮田与“扶溪大米”:扶溪镇耕地面积17.77平方公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上万亩,素有“仁化粮仓”之称。万亩稻田形成秀丽的田园景观与朴素的农耕文化,每年还吸引来了众多白鹭等野生动物在此栖息休养。同时,“扶溪大米”品牌也是扶溪镇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2017年“扶溪大米”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我镇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专业镇,同年“扶溪大米”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年,扶溪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推进农田“小田变大田”碎片化整治项目,加快构建“扶溪大米”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2)茶叶产业。2024年建成“百千万工程”典型村30亩示范茶园、100亩茶叶育苗基地。2025年开春,完成扶中村、斜周村两大茶山片区650亩茶叶种植面积,配套节水灌溉、绿色防控设施,采用“林茶共生”的生态模式,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其中扶中村一期生态茶园450亩,创新实施桃树间种,斜周村一期生态茶园约200亩,创新实施梅花间种,通过构建桃花谷、梅花园与茶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茶文旅融合观光胜地。

(3)毛竹产业。扶溪镇竹林资源量大质优,林地15051.9公顷,毛竹占林地面积20%左右,现有毛竹林约有4.7万亩,其中蛇离村约有1.9万亩,长坑村约有2万亩,其中扶中、水口、左龙合计约有8000多亩,现有毛竹加工企业5家,主要进行竹拉丝、烧烤签、牙签、竹筷子等加工。其中较大规模的有,石龙毛竹加工厂,位于古夏村管波水方向乡道边,经营场所约3800平方米,主要生产竹席、筷子、香骨,年加工毛竹约5500吨;

扶中村毛竹加工厂,位于扶中村省道S342线子发村旁,经营场所约4000平方米,主要生产一次性筷子,年加工毛竹约4500吨;紫岭村毛竹加工厂,位于扶溪镇加油站对面乡道边,主要生产竹筷、竹片,年加工毛竹约4500吨。

3.重点项目。

(1)乡村振兴共富车间。2021年扶溪镇引进森溪工艺品、达联工艺品加工企业建设乡村振兴手工艺品车间,生产塑胶圣诞装饰品、果蔬、花草等高仿真产品,主销欧美等国家。2024年,引入旭达玩具厂,厂内建有6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小型玩具,每月务工人数稳定在200人以上,成为扶溪镇群众就业的优质平台。

(2)“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扶溪镇光照资源丰富,2021年引入古夏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该项目利用古夏撂荒果园及荒地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0.8MW,多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达1000万度。2025年大力推进9村1居屋顶光伏项目,多个项目已并网发电,搭配建成35KV走马坪变电站,解决了扶溪镇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输出问题。

(3)机制竹炭加工项目。2024年引入盛亿生物质能源项目,已基本建成主体厂房,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工投产,可年产机制竹炭5000吨,竹屑年处理2.5万到3万吨,能带动100个就业岗位,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四)城镇建设

2024年扶溪镇完成镇区“139”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包括对镇区农贸市场、停车场、镇街门户标志标识、三线整治等圩镇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建成 1 个美丽圩镇入口,1条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带,1 个小型停车场,3个“口袋公园”(河滨银杏公园、新道班银杏公园、温泉主题公园),1个可提供65多个摊位、32间店铺的镇农贸市场。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100%,“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稳定运行。

扶溪镇卫生院迁建项目于2024年9月进场开工,已完成门诊综合楼、住院楼及其他附属楼房的主体建设,预计2025年11月全面完工建成。镇村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区康园中心常态化开放,长者饭堂日常稳定供应长者就餐。

扶溪镇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2个)、幼儿园2所(其中,公办1所),目前(2025年)在校中小学生820余人,幼儿园150余人;镇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站9个,广播站1个。

(五)旅游资源

扶溪镇是山水生态型城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2%,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镇域内拥有天然温泉,蛇离梯田、千亩稻田、千年古村、河流碧道以及明代双水塔等强大的休闲旅游资源。

1.天然温泉。扶溪镇拥有优质地热资源7处,富含硫化氢、氟、镓、锂、硒、铁等多种对人体有利微量元素。其中扶溪镇斜周瑶前,水温50℃左右、自流量5.878(L/s),水质透明清澈无味;扶溪镇斜周瑶前另一处泉眼,水温55.5℃、自流量1.127(L/s)水质透明清澈、无色无味;斜周船兜温泉,水温55.5℃、自流量5.61(L/s),水质优良;紫岭新市温泉,水温54℃、自流量1.259(L/s),水质透明清澈、无色且有较浓硫磺气味。当地曾被地矿勘探部门探明“斜周地裂带长1600米,宽150米,泉眼温度为64度,年可开采量达100万立方米,温泉水中氡,偏硅酸,氟的含量是医疗浓度的5-8倍,是广东乃至全国稀有珍贵的疗养型温泉”,具有很高的开采和利用价值。当前扶溪镇正大力推进温泉康养产业项目建设。

2.明代双水塔。双水塔位于水口村,据广东省考古专家鉴定及当地村民讲述,该塔建成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坐北向南,为平面六角七层楼阁式假平座砖塔,墙体由青砖砌成,通高34.1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塔内各层是杉木构件,可旋层上至塔顶,设塔刹。首层塔门门额刻有“文光辉映”四字。1989年6月,被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以来,扶溪镇结合古塔边“一河两岸”景观,通过大力实施典型村建设项目,围绕双水塔建成古塔红色文化公园、茶香公园、稻香研学公园等三大特色主题公园,形成连片风景名胜区。

3.蛇离梯田--广东最美梯田。蛇离梯田位于仁化县扶溪镇蛇离村委会,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总面积有129亩,主要分布在上下俚社、苦竹坪、木应村,端午前后,当所有梯田犁耙后,映入眼帘的是由众多形状各异的“明镜”构成的绝美版画,而到了秋冬丰收时节,黄绿相间的千层梯田,则犹如艳丽的丹青彩绘,让人心旷神怡,赞叹不已。四季景观各异,是摄影与农耕体验胜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省市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2018年12月,蛇离梯田被评为县环丹十大景点之一。

4.古夏古村落。古夏字面的意思是古老的华夏族后裔,距今740多年的历史,是古建筑保持相对完整、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风俗独特的一个古村落。全村户籍户数470户,户籍人口1906人,村中95%的人都姓李,大都是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后裔。村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迹文物有尚忠门、缵诒堂、龙虎照壁、光裕堂、司马第、石拱桥、大铜锣、镗鼓等,传承的历史民俗有大铜锣、镗鼓、舞龙、招龙、舞狮、花灯、闹春牛、八音、禾斋(开始收割上造时,即农历六月初二扛“王母娘娘”“五龙”“将军”游田一周,虫害不侵)。2016年2月,古夏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6年12月,古夏村上榜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扶溪镇编制了《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古夏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加强古夏古村落的保护发展。2018年12月,古夏古村被评为县环丹十大景点之一。

5.南台庙。俗称龙母庙,位于扶溪镇厚塘村南面,据民间流传的庙志记载,南台庙创建于唐朝仪凤元年间(即676年),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雨,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民间多次捐款修建,庙宇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庙祠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属于明清结构,分前殿、中殿、后殿三大部分。整座南台庙建筑飞檐斗拱、古香古色、浑然一体、雄伟壮观、造诣深厚,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寺庙之高超技艺,具有较高的古建筑借鉴价值。如今南台庙已成为扶溪镇的一大旅游景点。

(六)名优特产

扶溪镇保留传承了八音、花灯、走马灯、火狮、火龙、禾斋、板凳舞等民俗文化,其中八音、走马灯、土法造纸列入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溪镇传统美食主要有左龙米酒、泥鳅芋头煲、古夏糍粑(九层糍、灰水糍、留叶糍、虾米糍等)、扶溪鸡、蛇离金蝉花鸡汤等,名优特产主要有扶溪鸭稻米、板鸭、冬笋、砂糖橘、凤姐泡菜等,其中扶溪大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党政班子分工

叶琪望  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挂点联系斜周、紫岭、长坑、厚塘、水口。

钟韶荣  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负责审计工作。挂点联系扶中、蛇离、左龙、古夏、居委。

郑玉江  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协调综合督办工作,统筹公共服务中心,分管党政和人大办公室。挂点联系古夏村。

何淑勤  党委副书记,协助党委书记处理党委日常工作。负责“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管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监测、全面深化改革等工作,分管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挂点联系水口村。

蒙  彪  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负责政法、信访维稳、依法治镇、反诈、反走私、网络问政、社会综合治理、社会创新管理、禁毒、协助山林纠纷调解等工作,分管平安法治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联系派出所、司法所。挂点联系斜周村。

邢益泰  党委副书记(挂职),负责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分管驻扶溪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挂点联系左龙村。

沈家志  党委委员,兼任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负责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办公室。挂点联系蛇离村。

钟文凭  党委委员。负责人民武装、人防、民兵、退役军人事务、民政工作,分管公共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事务站)。挂点联系古夏村。

李瑞豪  党委委员,兼任组织委员。负责组织、人才、公务员管理、编制、共青团、党代表选举联络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绿美乡村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班子换届选举。联系工会、妇女及儿童工作。挂点联系长坑村。

罗志云  党委委员,兼宣传委员,负责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管理、文化、文物、旅游、体育、“扫黄打非”、创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战侨务、港澳台事务、外事、商会和民族宗教、水务、河长制工作,分管文化站,联系广播电视站。挂点联系厚塘村。

曾广强  党委委员(挂任),协助政法、信访维稳、依法治镇、反诈、反走私、社会综合治理、禁毒等工作,分管派出所。挂点联系古夏村。

邓作华  党委委员、副镇长,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林业、“三防”工作、山林纠纷调解,分管应急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点联系居委会。

(暂缺) 副镇长,协助镇长处理镇政府日常工作。负责统计、供销、普惠金融、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协税护税、产业共建、财政、环卫、环保以及环保督察、供电工作。联系水电管理所(企业办)、供电所。挂点联系左龙村。

陈剑峰  副镇长,负责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公路交通、“两违”以及城镇管理。挂点联系扶中村。

范  琦  副镇长,负责科协、教育、卫生健康、残联、爱卫、红十字会、人才驿站、工会以及妇女儿童工作。联系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挂点联系紫岭村。

谭建福  副镇长,负责社会事务、农业(畜牧水产、农业机械)、粮食和物资储备、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市场监督管理(知识产权)工作。挂点联系斜周村。

(三)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扶溪镇老寨1号

联系电话:0751-6288001

传真号码:0751-6288004

电子邮箱:fxzzf6288001@163.com

办公时间:8:30--12:00(国家法定工作日)

              14:30--17:30(国家法定工作日)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微信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