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镇概况
(一)镇情简介
位于仁化县北部,东连长江镇,东南接扶溪镇,南与丹霞街道相连,西南与董塘镇接壤,西与红山镇连接,北与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镇交界,因秦末汉初龙川令赵佗在此筑城而得名。是主力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革命老区镇。镇政府驻城群村,距县城38千米。国道106线、武深高速(仁化段)、省道517线贯穿镇域,城口东河与城口西河在镇南合流,交通便利。辖区面积267.47平方千米。辖东罗、东坑、城群、上寨、东光、恩村、厚坑村委会7个和城口镇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2024年年末,户籍人口3172户10835人,常住人口6044人,农业人口5048人。有中共党员421人,基层党组织19个(党委1个,党支部18个)。生态和农业产业基础优良,林地面积2.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9%,已发展茶叶、山苍子、铁皮石斛等林业产业。农业特色产业以优质稻谷、柑橘、辣椒、茶叶等为主。可利用水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38宗,总装机容量18470千瓦,年产值2600万元。是广东省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小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城口段)项目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所在地,旅游景点有中国传统村落恩村村、广东名村上寨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城群村、丰源温泉度假酒店、长征数字文化体验基地、长征文化研学基地等及19处已开发利用红色遗址遗迹。1月,城口镇被评为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恩村村被评为韶关市“十大美丽乡村”,恩村古村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月,城口镇公共服务中心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一级文化站;11月,城口镇被评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恩村村被评定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二)历史沿革
城口有悠久历史。城口为仁化属地,其隶属关系随着仁化县行政区域演变而演变。南齐年间(479-502年),始置仁化县,属湘的为始兴郡。梁朝至唐垂拱三年,随仁化并入曲江县。唐垂拱四年(688年)随仁化从曲江划出属仁化县仁化乡。明代属仁化县永康都。自民国2年(1913年)至38年(1949年),属仁化县城口区,第一区城口乡。新中国成立后属仁化县第一区、第四区。行政机构几经变动,今为仁化县城口镇。
(三)经济概况
2024年,城口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34.526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75.23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58.89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0.397万元。
(四)红色小镇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2024年,城口镇根据“红色+绿色+古色”发展定位,围绕重点目标任务,探索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典型镇培育路径,完成 (典型镇)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典型镇项目35个,已开工项目26个,完工项目20个。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分类点15处、污水处理厂1座、公厕5个。开展难点堵点问题攻坚,常态化开展墟镇“六乱”整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门前“三包”,有效解决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家禽散养、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做好美丽墟镇“七个一”点位全面提升工作,推进美丽墟镇建设特色化、品质化,打造美丽墟镇典型样板。完成镇区出入口通道、房屋外立面提升、示范主街、农贸市场改造、墟镇客厅升级改造等项目,墟镇环境焕然一新。完成镇卫生院扩建、中心幼儿园异地重建、长者饭堂和康园中心搬迁、国道106线恩村马岭--广东省界(广东桥)“白改黑”、城兴路新建等项目,建设停车场5个,新增充电桩16个。完善镇区路网,稳步推进环城路(智慧停车场项目)项目。以“增绿提质”为主线,统筹墟镇面貌改善、河道治理提升和发展空间优化,分类施策,精准做好增绿补绿工作,在墟镇街道、河道、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范围,科学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共计20919株树苗。完成镇区主干道、文化广场、国道106线休闲驿站、碧道两侧2.2千米绿化美化提升。
(六)旅游资源
1、恩村古村落:恩村,属仁化县城口镇,是个二百多户的小山村。该村蒙氏始祖蒙念四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由江西于都来韶州经商,卜居仁化恩村。到第三代蒙天民首开科甲,中了庆元年间进士,被宋宁宗钦点为仁化县知县。蒙天民之后,子侄孙辈又相继出了蒙应龙、蒙英昴、蒙渊龙等进士,故有了“一门三进士”之称。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宋代的古城墙遗迹和城门;看到喙牙翘角、雕梁画栋的门楼、宗祠和牌坊。看到始祖家庙上挂的皇帝圣旨;看到宋朝宰相陈与义、叶顒、文天祥及历代文坛书画名家欧阳玄、赵孟頫、宋濂、杨起元、谢枋得、朱瑛、朱鼎、张瑛、曹踞、钱南园、范宗裕等在这里留下的文章、墨宝、抱柱楹联和精雕匾额;看到自古沿袭下来的火龙庆瑞、水陆对歌和龙狮舞等传统民俗文艺精粹。
2、上寨古村落:上寨大村位于城口圩镇南下5公里处,该村历史悠久,房屋全部都是用青砖筒瓦盖成,喙牙翘角,独具特色。上寨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仁化县典型的青砖筒瓦排列整齐的古村落,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它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研究岭南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11月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曾获得文明村,平安村等称号。
3、古秦城:坐落在城口圩镇老盐街。扼湖南通往广东的隘口。古城东起城群村八角亭,南至恩溪水(城口西水),西至老盐街,北至三角坪。清末前是广大通往北上的主要通道和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古通道。
4、铜鼓岭阻击战遗址:位于城口南下17公里处,城口铜鼓岭战斗粉碎了敌军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红军继续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遗址已建立了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城口温泉:城口镇境内有拱桥头、东坑的竹山下和月形背、厚坑的暖洞等四处地下热水,其中位于城群村委会拱桥头的温泉资源尤为丰富,水温达到75℃,流量达1728m3/日,富含硫磺可治皮肤病。
6、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为广东省目前唯一以长征为主题的大型纪念馆。馆内布展主要内容为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和红军文物。该纪念馆充分运用声、光、电、VR等新科技手段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展现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让人们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伴随着该馆的投入使用,势必将在充分保护利用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弘扬革命精神,树立韶关仁化城口红色小镇品牌,推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全省党性教育和红色乡村旅游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7、仁化丹霞丰源温泉酒店:地处粤北中枢门户,南通粤港澳、联动珠三角。徽派水上威尼斯风格将现代中式与岭南客家建筑特色完美地结合起来,突显私家亲水泳道、温泉到户、生态观光等特色。酒店四面环山,林木葱翠,融于自然;整体建筑群,依山而建,靠水而居,区内各个组团别墅,临私家泳道精心排布,大规模叠级水系环绕其间,在保证每栋别墅的生活私密基础上,可带来时刻亲水的畅游体验。别墅房间设施经典高雅,舒适宜人,为您营造高质量睡眠环境。酒店总客房三百余间,每间亲水套房均配备私家花园温泉泡池,让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奢华泉世界。温泉区三大天然珍稀温泉:苏打泉、硫磺泉、火山岩泉,富含对人体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8、长征研学基地。长征研学基地是红军长征过粤北重点展示园项目的关键部分。该基地将红城林场、城群村为坑组、红军长征临时指挥部遗址等闲置资产整合利用,打造出多功能的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这里有全程贯通、总长7.8公里的长征历史步道,游客能重走长征路,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研学过程中,参与者还能体验拓印、竹编等非遗技艺,以及豆腐制作、中草药香囊制作等传统手工,将红色教育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长征精神在实践中传承。
9、长征数字文化体验基地以修缮提升城口镇老粮仓为基础,总规划用地面积7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104平方米。馆内采用全新数字化体验方式,重现革命风云。比如利用数码影视与虚幻仿真技术打造的虚幻成像小剧场,讲述红军在仁化的革命故事;通过环形银幕打造的沉浸式动感项目,让游客仿若置身于红军突破封锁线的战争场景。该项目建成后,还将打造数字直播基地,开发数字人IP,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发展,助力当地经济。
(七)名优特产
1、冬笋、笋干
2、板鸭、腊味
二、党政班子
三、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仁化县城口镇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751-6263001
传真号码:0751-6263025
电子邮箱:rhckd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