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仁化 > 旅游信息

我县再添五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日期:2020-03-19 10:19:18
来源: 本网
【字体:

我县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安岗红色村

董劝书院

城口红色遗址群

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认证科普中心

被成功评为

韶关市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市共8处、仁化县5处)

至此,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地

已达19处

其中

省级1处双峰寨,市级7处,县级11处




据悉,作为广东省革命老区、苏区县,仁化的红色资源优渥,革命文化遗址达210处(其中重点革命遗址82处);近年来,仁化县坚持以“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为主线,擦亮“红色”旅游名片,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小镇、董塘安岗、石塘双峰寨等红色景点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首选地,丹霞山-瑶塘新村-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恩村古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下一步,仁化县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文章,充分发挥“红色”景点特别是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作用。

一起来看看这5个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吧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2017年4月经中办批复同意设立的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

该纪念馆依托红军长征过境粤北并留下丰富红色遗迹资料的史实,旨在将分散在粤北地区的各类红军历史文物、文献纳入加以保护,形成一个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红色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开展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

纪念馆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规划用地面积19.02亩(12680.06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楼高二层,每层高5.8至6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及纪念广场等。




董劝书院

董劝书院位于仁化县城西13公里的董塘镇内。

据仁化县文物史料记载,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该院是悬山式四合院,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

1926年7月4日,第五区农会在董劝书院成立。1927年底,朱德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一部从湖南汝城经仁化城口后来到董塘,曾经在董劝书院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建立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创建“海陆丰第二”,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农民暴动等。1928年2月,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和仁化县革命委员会在此院同时成立。解放后,董塘人民公社办公地点,1982年仁化县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岗红色村

安岗村是仁化县革命老区之一,位于董塘镇西北面2.5公里。早在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以阮啸仙为书记的中共仁化县委领导的仁化暴动在董塘开展了“董塘阻击战”、“澌溪山游击战”和“华阳寨保卫战”。村内还有仁化县委第一任书记、仁化县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阮啸仙居住地和仁化农民运动领导人蔡卓文故居、思诒堂和安岗村党员红色教育展馆。



安岗村思诒堂



华阳寨残墙





城口遗址群

城口镇是开国中将谭甫仁的故里,还是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重要关口,红军长征期间在该辖区休整了7天,留下了众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

城口红色遗址群内有:

1、广兴栈(城口正龙街21号)——长征时期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经过仁化居住的地方

2、胜一理发店——中共城口特别支部秘密交通联络站旧址

3、萝卜坝——农协会、红军活动纪念地遗址

4、五里山碉堡战壕——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遗址

5、谭甫仁将军旧居

6、城口古秦城——红五军宿营地旧址

7、水东桥——红军长征奇袭城口突破口遗址

8、红军长征铜鼓岭战斗遗址

9、三角坪——红五军惩治恶霸地遗址

10、石峰祖祠——中共城口特别支部旧址

11、正龙街——红军宿营地旧址

12、城口温泉——红军长征宿营地旧址

13、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城口袭击战遗址

14、城口老盐街盐铺——红五军物资采购地旧址

15、谭甫仁将军夫妇墓

16、恩村红军长征宣传标语

17、原国民政府城口镇公所——红军长征休整总指挥部

18、城口广州会馆——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遗址

19、城口恩村红军烈士墓

20、大皇楼——第二区农协诞生地遗址



广兴栈




仁化县气象防灾减灾

自救互救认证科普中心

仁化县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认证科普中心秉承“让社会了解气象,让气象服务社会”的宗旨,充分利用近900平方米的展示厅内空间,通过声、光、电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和有趣互动,大家可以充分学习掌握雷电、龙卷风、泥石流等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状态、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

文字: 刘美军

图片: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 龙全明

校对:古燕霞 编辑:刘亭芳
责编:蔡权聪